发布日期:2025-09-18 浏览量:...
无论是市集摊位上一个竹编篓子,还是展览在博物馆一幅精致的蜀锦画卷,他们在被更多人接触和了解时,才能真正“活”起来!
与其说非遗文化需要传承,不如理解为非遗文化需要被推广。被人看见和使用,才会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与传承的工作中,这是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而非遗文化主题的展馆建设满足展示、传承、收藏、交流、售卖等多种需求。
非遗文化本身独具特色,此类展馆将如何有效传承非遗文化呢?今天,我们从这三个方向研讨……
在地文化,让观众读懂非遗
非遗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承载的文化基因与集体记忆。展馆通过深度挖掘非遗背后的文化密码,将碎片化的技艺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叙事。
在非遗文化扎堆的肇兴侗寨里,我们通过差异化策展,打造了一座黔东南风雨桥展示馆,与村里其他展馆相互依存,共同诠释侗族文化。为了内容的上产异化,我们将目光凝聚在民族建筑文化上,将风雨桥这一文化形态讲懂、讲透,从风雨桥的建设历史、建筑特色、文化功能、保护传承、文创产品五个方面展示。让参观者了解黔东南风雨桥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苗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侗族人民智慧与精神追求的象征。
我们在有限且特殊的空间内将风雨桥的脉络有序铺开,将繁复的建桥过程拆解,通过实景沙盘形式展现侗族人民重建风雨桥的场景,用复刻模型还原金勾风雨桥造型,用文创产品打造“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将文化展示与效益创收紧密联系,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同时带动风雨桥相关文化产业发展。
智慧展陈,让观众“触摸”非遗
科技让非遗有热度,非遗让科技有温度。现代技术为非遗的存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苏州丝绸纹样数字馆-锦绣纹华以苏州与丝绸之路的历史轨迹为引,用AI、3D投影、全息技术复活千年丝绸美学。其中三大亮点展项将绸缎纹样封神:摸染料亮星空,结合182种古法染料+光影墙,拍照分分钟出圈;360°纹样宇宙,用投影复刻园林古画,连瓷瓶纹样都会“动”,5件国宝文物纹样数字重生,观众震撼到尖叫;AI变装黑科技,对镜拍秒穿新中式长裙,怎么拍都美!数字技术让传统绸缎在光影里流动,观众仿佛走进一卷会呼吸的《姑苏繁华图》。
这些技术不仅解决了实体展馆空间局限的问题,更通过多维度感官刺激,让非遗突破时空限制触达更广泛人群。
多元赋能,让非遗走进“生活圈”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与当代生活的深度融合。打破“非遗=展品”的刻板印象,让传统技艺从展柜走进日常场景,从文化符号变为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的生活元素。其创新方式可围绕“实用性、参与性、常态化”展开。
不少博物馆正在探索常态化传承方式,让非遗走进“生活圈”。苏州缂丝非遗文化颇具代表性,不少博物馆组织举办“缂丝小物工作坊”,让观众在现场能体验缂丝“通经断纬”独特技艺,还能亲自制作杯垫、发簪的局部缂织作品,成品可直接带走使用;云南璞真扎染博物馆也通过这种形式将扎染技术穿在游客身上,让非遗文化行走在大街小巷。
还有崇州道明竹编以“非遗+”,推动非遗与时尚、文旅、商业深度融合。传统手工艺,与高端女装品牌奈蔻联名,竹纹变成一种时装;与潮玩设计携手制作竹编耳环、手提包,竹编成为生活中的小确幸,非遗传承正在经历一次以年轻人为主的变革,也让非遗文化真正飞入寻常人家。
实践证明,想要留住非遗文化,我们要以年轻人的视角去发现新大陆,去开发新鲜、前沿的酷炫玩法。这是每个展陈人的课题,也是展陈人遇到每一个项目时要思考的问题……
博达至成,用展馆记录,用创意传承,用新的视角再现旧的故事!在与时俱进的旋律中,做非遗文化的“推广人”!
版权所有(C)亚洲精品色情AAA片-精品欧美熟妇久久99-《爆乳女教师 高清BD》在线-国产JK精品白丝AV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备案号:蜀ICP备19037940号-2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08
技术支持: 时代赢客